小米SU7事故引发关注,国家应急管理部门强调智驾车辆安全标准L2级别的重要性
关于小米SU7事故引发关注一事,国家应急管理部门近日明确表示,当前智驾车辆仅属于L2级别安全标准,此次事故再次提醒公众,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仍需谨慎对待,特别是在安全问题上,公众应密切关注智能驾驶技术的进展和监管政策的制定,国家应急管理部门呼吁相关企业和公众共同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健康发展,确保安全可控。
国家应急管理部就小米SU7事故发表声明,明确指出当前市场上销售的智能驾驶车辆的技术水平最高仅达到L2级别,这份声明强调了现有智能驾驶车辆的技术限制和责任划分,提醒公众应谨慎对待智能驾驶技术,并严格遵循相关安全规定,对于小米SU7事故,相关部门正在进行深入调查,并将依法进行处理。 石家庄都市网报道,关于小米SU7的事故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我国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家标准,自动驾驶技术被分为L0至L5六个级别,目前市面上销售的车辆所提供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实际上最多只能达到L2级别。 针对此次事故,国家应急管理部表示担忧,随着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在新能源车辆中的普及,驾驶员对其产生的误解以及过度依赖现象令人担忧,许多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手离方向盘、甚至分心睡觉,这些行为都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风险。 声明进一步指出,车企在宣传时需要避免误导公众,并加强“强提示、硬监控”的措施,驾驶员应明确知道,智能驾驶仅仅是驾驶的辅助工具,无法完全替代人类的判断和反应,路况是瞬息万变的,任何时候都需要驾驶员保持高度警惕。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国内尚未有L3级量产车型上市,在智驾车辆发生事故时,责任将由驾驶员承担,而非车企,这也引发了关于责任归属的争议,成为当前智能汽车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 此次国家应急管理部的声明无疑是一次重要的提醒,无论是车企还是驾驶员,都需要对智能驾驶技术保持敬畏之心,时刻牢记安全至上,法律法规也需要跟上技术的发展,为智能汽车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对于公众而言,也需要对智能驾驶技术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避免过度依赖,时刻牢记智能驾驶仅仅是驾驶的辅助工具,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更要注重自身的安全。(配图说明:国家应急管理部提醒公众,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智能驾驶车辆最多只属于L2级别,强调智能驾驶并非完全无人驾驶,驾驶员仍需保持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