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未达标?极客考证苹果视网膜技术
到目前为止,苹果已经在自家的多款产品上配备了“视网膜”(Retina)屏幕,包括iPhone 4、iPhone 4S、iPod touch 4、新iPad和新Macbook Pro,关于“视网膜屏幕”的定义和实际效果,一直存在争议。
苹果定义的“视网膜技术”源于乔布斯的阐述:当设备距离人眼10-12英寸(约25-30厘米)时,分辨率达到每英寸300个像素点(即“神奇数字”)以上,人的视网膜就无法分辨出像素点了,这被认为是苹果对“视网膜屏幕”的最初定义,这个定义真的准确吗?
许多专家和研究表明,人眼的视觉极限要高于苹果所定义的“视网膜屏幕”,所谓的“视网膜屏幕”,其实是指屏幕上的一个像素点的大小要小于人眼能分辨的最小视角,这个视角大约是1分(即1/60度),但实际上,“20/20”的视力水平(也就是站在20英尺外能看清第八排字母的能力)并不等同于标准视力,大多数人的视力要高于这个水平,苹果定义的“视网膜屏幕”其实是基于一种假设的视力水平。
真正的“视网膜屏幕”应该达到什么水平呢?一些专家认为,人眼的分辨极限应该是0.6分视角,但也有观点认为人眼的分辨能力更高,无论如何,苹果当前的“视网膜屏幕”技术尚未达到真正的视网膜水平,要达到真正的视网膜显示,苹果的分辨率需要提高很多。
为什么人们追求高分辨率的屏幕呢?因为显示屏的最终目标是纸制印刷品,而纸制印刷品的分辨率极高,人们可以通过放大看到更多的细节,高分辨率的屏幕可以让我们通过放大来看到更多的细节,使得视频通话更真实,看电影如同看窗外风景,玩游戏如同真实冒险,尽管在一般情况下苹果的视网膜屏幕已经足够使用,但对于追求更高视觉体验的用户来说,真正的“视网膜屏幕”才是他们的目标。
尽管苹果已经在高分辨率屏幕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真正的“视网膜屏幕”仍然是一个需要努力追求的目标,革命尚未成功,苹果仍需努力,除了分辨率,屏幕的色域、对比度、亮度等也是影响屏幕质量的重要因素,希望未来苹果能在这些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为用户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