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全面迎战ChatGPT,AI聊天机器人挑战正式开启
Meta将全面对标ChatGPT,致力于开发AI聊天机器人。这一举措反映了Meta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视和布局,旨在提供更加智能、自然的交互体验。此举也预示着AI聊天机器人领域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推动相关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2025年春季,AI赛道迎来了一次超新星爆发,DeepSeek超越ChatGPT成为目前增长最快的AI应用,紧随其后,ChatGPT的开发商OpenAI宣布,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ChatGPT新增周活跃用户达1亿,总周活跃用户已攀升至4亿。
毫无疑问,AI助手现有的市场格局已被重新书写,作为开源AI的领军者,Meta也不再作壁上观,近日有消息指出,Meta计划在今年第二季度推出独立的AI聊天机器人应用,以满足用户对AI服务的需求,这款应用将以Llama系列开源模型为基础。
Meta为何要推出一款独立的AI助手应用呢?据称,直接原因是Meta创始人扎克伯格设立了关键绩效指标(KPI),他在1月末的财报电话会上表示,预计今年将是一个高度智能和个性化的AI助手覆盖超过10亿人的一年,Meta AI每月服务约7亿活跃用户,距离这一目标尚有一段距离。
相比于ChatGPT的4亿周活跃用户和DeepSeek的6000万月活,Meta AI的7亿月活跃用户数字背后存在水分,因为Meta的算法是将Meta AI集成在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和Facebook Messager等多个应用中,这些应用里每月使用AI服务的用户共有7亿。
问题在于,这7亿用户究竟是因为使用Facebook、Instagram的自然流量而使用AI服务,还是真正因为Meta的AI业务发挥了作用呢?当前,Meta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尽管其AI口号响亮,但公众对其AI业务的认知却十分模糊。
尽管Meta的Llama系列模型是首款开源的大模型,却从未拥有过ChatGPT和DeepSeek的传播价值,仿佛是一个“圈子内的小秘密”,时至今日,Llama系列模型的性能仍能跻身第一梯队,但始终难以突破圈层,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在于“Meta AI”缺乏品牌认知。
提到OpenAI,人们会联想到ChatGPT;提到谷歌,人们会想到Gemini;提到微软,人们会想到Microsoft Copilot,然而对于Meta的AI品牌,外界却一无所知,尽管Meta在AI赛道上存在感巨大,但关于其AI品牌的具体内容,大量普通用户却难以准确描述,推出独立的AI聊天机器人应用将使Meta AI具象化。
独立的AI聊天机器人应用意味着提供付费订阅服务,尽管扎克伯格未透露这款AI助手的正式名称、发布时间和付费订阅价格,但外界普遍认为,Meta将效仿OpenAI、Gemini和Anthropic提供免费的基础版本和付费的高级版本,其中付费版将提供增强的AI体验和更多高级功能。
Meta急需向外界展示其AI业务的商业化能力,从其1月末发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来看,AI技术在广告投放效率方面的提升推动了Meta数字广告业务的收入增长,真正关联到AI业务的 Reality Labs部门却依然在亏损。
Meta还在加码AI基础设施的投资,有媒体报道显示,资产管理巨头阿波罗正与Meta方面洽谈,计划投资约350亿美元支持Meta在美国建设一系列数据中心,Meta还计划建造巨型AI数据中心项目,虽然有关AI泡沫破裂的言论甚嚣尘上,但实现业绩增长的关键在于让用户愿意为AI服务付费,这也是OpenAI一直努力吸引用户订阅ChatGPT Plus并向企业客户推销API服务的原因,Meta打造独立AI聊天机器人应用并推出相应的付费服务也是出于此目的,此举在某种程度上展示了他们的姿态证明大规模投资AI基础设施并非蛮干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