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报对省会建华东路七八年仍修不通的情况进行报道后,引起广泛关注,不少读者向本报反映其身边类似的“留尾巴”工程。
本报记者实地探访部分“留尾巴”工程,并联系相关部门分析这些工程“留尾巴”的原因。
读者来电
本报报道引关注 众读者反映“留尾巴”工程
最近这段时间,本报连续接到读者报料称,除建华东路外,省会还有多处“留尾巴”的市政工程,其中,以市政道路居多。
“修好一条路,咋就这么难?”为此,记者从众多读者所反映的问题当中,选取了特点较为突出的明珠街、仓丰路以及国大全城小区门前的规划路进行探访。并联系石家庄市城管委、石家庄市建设局、石家庄市城乡规划局等多家单位,逐一分析这些“留尾巴”市政道路的形成原因。
记者探访1 明珠街
现状 晴天扬尘雨天断交
8月23日,记者赶到省会明珠街(颐宏路至北二环段),200余米的街道坑坑洼洼,仅是路东侧有一段20多米长的水泥路,宽度只占整条街道的1/3。
“晴天扬尘、雨天断交,都一年了也没修好。”附近居民孙女士说,下大雨时,出租车司机一听要去明珠街,直接就说只管送到北二环,不往里走了。
明珠街上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因道路施工,8月25日通行”。
对此,居民们只是空欢喜一场,“本以为马上就修通了,一打听才知道,原是附近饭店因生意冷清,被逼无奈才自己花钱修路。”孙女士说。
据了解,2012年9月,明珠街开始施工,破路面时悬挂的条幅上写着“大干十五天”。“工人们干干停停,直到今年7月才简单填平了路面,之后就不再理会。”一饭店老板说,因为路修不好,他的生意一落千丈,每天也没几个人来吃饭,挣来的钱,全搭进去了。无奈,4个月前饭店就暂停营业了。
“留尾巴”原因 热力、排水管道“打架”
记者就此事咨询了新华区城管局,监管科一工作人员表示,此前,这段道路进行了热力管道施工。
热力施工单位该项目负责人表示,当初挖开路面时,发现该处地下排水管道与设计的供热管道起了冲突,几经协商才拆除了排水管,7月初完成了热力施工。
既然热力施工已经完成,那路面为啥一直没硬化?
对此,石家庄市排水处维护科的工作人员给出了答案:新的排水管道还没修呢。
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初拆除排水管道时,他们与热力施工单位签订了协议,重修管道的资金,由热力施工单位支付。“但资金一直没谈妥,目前只能等双方达成一致后再开工。”
记者探访2 仓丰路
现状 路面坑洼频“坑”车
8月23日14时许,记者在仓丰路与仓兴街交口看到,两个直径约2米的大坑交错在路口处,最深的地方低于路面20厘米。
骑车路过的市民,只能沿道路两侧小心翼翼地通过,机动车通行此处时就更加困难了,不仅要走“S”型路线,还随时面临托底的危险。
记者了解到,仓丰路联接着308国道和107国道,沿途有多家物流公司,大货车的频繁过往,导致路上的坑越来越多。
一个月前,本报曾报道一辆满载李子的货车在途经仓丰路时,因躲避大坑而发生侧翻。附近居民表示,类似的翻车情况在这里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留尾巴”原因 资金问题拖了后腿
路都破成这样了,为啥不修?
对此,记者向石家庄市建设局投资办、石家庄市城投集团以及裕华区城管局进行咨询。
据了解,今年5月,仓丰路就列入了城建计划,目前正在进行招标准备工作。但由于因资金一直没到位,具体的开工时间也没能确定下来。
昨日下午,记者就此事再次联系裕华区城管局,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已经用石粉暂时修补了破损的路面。
记者探访3 国大全城小区门前两条规划路
现状 一条路“坑”车 一条路成集市
8月23日16时许,记者来到国大全城小区前的丁字路口。根据规划,南北向的路叫通园街,联接东岗路和塔北路;东西向的路叫绿洲路。
居民马先生入住该小区近5年了,他说,最初购房时销售人员介绍,门前这两条路已经有规划了。“这都过去5年了,两条路连个‘影儿’都没有。”
记者看到,通园街百余米的道路两旁,已经长出了1米多高的杂草,未硬化的土路上更是坑洼连片。“这么大的坑,晚上连个路灯都没有,开车稍不注意就托底。”出租司机刘先生说,每次他到这儿送客人,都“提心吊胆”的。
至于绿洲路,现在已“沦为”了集市。“赶集的时候,路中间挤满了商户,只需一上午,绿洲路就成了垃圾路。”小区居民李女士抱怨道。
“留尾巴”原因 通行量小导致工期推迟
对此,石家庄市城乡规划局市政处一名工作人员解释说,2006年,石家庄市的城区规划中,国大全城小区门前的两条路已经列入规划。但由于当时该片区域通行量小,根据施工工程的重要性原则,城建计划一直没将这两条路涉及进来。
“今年,这两条路已经列入城建计划中。”该工作人员说,至于开修时间,目前还未确定。
■文/本报记者耿硕 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