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0日从国家发改委反垄断部门相关人士处获悉,价格监督和反垄断部门密切关注进口和合资汽车领域的价格问题已经不下两年。这位人士没有透露具体的反垄断调查时间表。
这位熟悉反垄断工作的人士说,两年前,新华社有关报道披露了中国大陆市场进口和合资汽车价格畸高等问题,我国反垄断部门就开始密切关注这个问题。
进口奔驰350汽车国内市场价139.8万元,国外零售价约56.5万元;路虎发现在国内售价118.8万元,海外仅为31.34万元;宝马X5国内售价88.7万元,海外仅30.74万元。目前,国内高档进口汽车市场高价暴利司空见惯,反常的市场现象涉嫌垄断。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进口汽车贸易量激增,国内有关进口汽车品牌销售管理政策已无法适应当前市场现状。
记者近期走访调研有关政府主管部门、进口汽车经销商、汽车进出口商、汽车物流企业后发现,中国加入WTO初期制定的有关进口汽车政策,已不适应国内市场发展。
一些品牌厂商利用政策漏洞,掌握了行业主导权,使其获得垄断地位并牟取暴利。业内人士呼吁,这种状况亟待改变,应重新依据国际惯例,建立汽车贸易的自由竞争市场环境。
据了解,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之后,为了规范国内汽车市场产销,2005年我国相继出台了《汽车产业政策》和《汽车品牌销售实施管理办法》,进口汽车流通经销服务领域普遍实施以4S店为基础的单一模式。
从事汽车进出口政策研究20多年的上海市商务委机电处处长臧新兴说,在加入WTO初期,《汽车品牌销售实施管理办法》对于规范市场有积极作用。然而,近几年,国内汽车产业和汽车市场爆发性增长,政策弊端凸显。由于各种权益向国外车厂高度集中,对其制约极其有限,导致国内利益受损。
据统计,2005年以来,国内进口汽车销量年增长率均超过两位数,2010年达到80多万台,2011年突破百万,2012年达到103万台。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