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突出抓好阜平县和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燕山-太行山区和黑龙港流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开发,促进贫困地区发展速度、农民增收幅度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与周边区域差距明显缩小。
——政府工作报告
承德部分地区农民的贫困生活——农民家中简陋的土炕,收入微薄还要到几里远外买水喝——经常出现在省人大代表、承德市长赵风楼的脑海里。
27日,赵风楼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按照最新编制的计划,承德将布局1275个扶贫开发项目,到2020年,将基本解决深度贫困问题。
■到2020年解决深度贫困
赵风楼代表坦诚介绍了承德市的“家底”——承德市所辖8县中,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丰宁满族自治县、隆化县、平泉县、承德县等5个县被国家列为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兴隆县、滦平县、丰宁满族自治县等3个县被省确定为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重点县,宽城满族自治县去年刚摘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但仍是省级贫困县的一员。算下来,承德市现有农村贫困人口116万。
但从去年起,承德市已经开始打响了一场脱掉贫困县帽子的战役。
根据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要求,承德市科学编制了《燕山-太行山(承德)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和《环首都示范区建设规划》,其中的1275个扶贫开发项目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产生活条件、公共服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六大类。按此规划,到2020年基本解决深度贫困问题,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农业致富渐成北京“菜园子”
虽是规划,却并不遥远,赵风楼从平泉县食用菌种植的经验中,看到了产业扶贫带来的希望。“我走过的地方,有贫困的农民,更有靠自己努力因地制宜实现致富的农民。”谈到这里,他的声调略有提高,嘴角也有了笑意。
“食用菌培植对土地没有要求,经过培训后掌握一定的技术,家家户户都能搞。”经过多年的努力,平泉县的食用菌成了承德市的名片,走向了更多人的餐桌。据统计,某些季节北京蔬菜批发市场的食用菌,70%都是平泉产,承德成了北京的“菜园子”。
赵风楼代表表示,沿着平泉县趟出的“产业扶贫”的路子,其他县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搞养殖、搞种植,集中连片建设生产基地。
■农民技能培训计划已开展
移民搬迁,搞好劳务输出,是承德市脱掉贫困帽子的又一方式。类似“三户一村”的居住分散情况,一些帮扶政策对于他们效果不明显,通过移民搬迁成为中型村,也与城乡统筹发展相一致。
赵风楼代表说,建成中型村,农民有了产业,或者通过劳动力培训搞好劳务输出,“引领农民从田间到车间,由务农到务工,可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据了解,承德市已经依托全市17所“承德市扶贫办雨露计划培训示范基地”,开设数控车床、汽车驾驶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等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农民就业技能中长期培训。
“人穷志不穷,关键要有勇于脱贫的志气。”赵风楼说。
■本版文/本报记者李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