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兴隆县地处京、津、唐、承四市接合部,面积3123平方公里,人口32.5万人。森林覆盖率高达65.76%,居华北县级之首,境内有10条主要河流,是京津重要水源地。贫困人口8.23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33%。
全县以建设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等为发展定位,大力发展山楂、板栗、优质苹果、食用菌、设施蔬菜、养殖业、农业旅游观光基地建设等特色高效农业,打造中国山楂小镇、栗源食品工业园区等加工产业项目,提升旅游产业和民族文化产业。
每当通过一条蜿蜒小路爬上村里那1400亩的山楂山,河北承德兴隆县六道河镇前苇塘村支书刘俊祥就会看到那座“兴隆山楂科技示范园区”的石坊牌。从今年7月份就职起,这位村支书的工作就与山楂结下了不解之缘。为村里的山楂果找到深加工销路、筹措资金建一座冷库,是他最想完成的工作。
兴隆县从1983年就确立了“林果立县”的战略,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成为“中国山楂之乡”。在此次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中,兴隆县希望以林果业为主导扶贫产业,带动35个省定扶贫开发重点村脱贫。而六道河镇是“山楂之镇”——该镇山楂产量居全国乡镇之首,在山楂产业转型并带动脱贫中,具有重要意义。
村支书心中有个“任务”要解决山楂“出数不出钱”
9月5日上午,刘俊祥带记者走上山楂山,到山腰一块空地时站定。“再晚来个十天半个月,这漫山都是红溜溜的,看不厌。”刘俊祥说,他几乎每天都要往山上跑十几趟,觉着“在这个位置看最好看”,以至于每每有人来村中考察,他都要带他们往这儿站一站。
由于缺水,前苇塘村从2000年左右开始广种山楂这种节水作物,如今此地已是全国著名山楂品牌“秋金星”、“铁山楂”、“雾灵红”的重要种植区域。
刘俊祥说,为扩大村里的山楂产业规模,前苇塘山楂专业合作社于2007年9月成立,最初由16户发起和出资成立,目前已发展至160户。该合作社于2007年12月申请“尝个鲜”果品商标,并在2008年8月成为河北省首家取得山楂鲜果绿色食品认证的单位。
但刘俊祥对现状“并不满意”。“现在做的都是简单的山楂销售和初加工,出数不出钱。”刘俊祥说,如今从村里出去的山楂好的一斤卖一块四五,按照每户100棵山楂树算,“每户村民的收入才近四千块钱。”
“卖到北京,一斤山楂也就两块七八。”刘俊祥说,这也是前苇塘村、乃至整个兴隆县林果业尚需解决的问题:由于兴隆县没有形成全国性的交易市场,前苇塘村的山楂运出去,很难产生最大化的效益。
因此,“深加工、冷库保质”成了目前刘俊祥认为的最迫切的任务,刘俊祥希望将自己村子的山楂加工成山楂干后出售,这样每斤起码能卖到六七块钱。这几天,刘俊祥一直往返于村里与兴隆县城之间,他希望尽快联系到合适的加工企业,为村民增收。
调整自身产业结构尽快追赶北京市场
9月5日上午,刘俊祥喊住了在山楂地里忙活的农户朱春梅,问她家娃娃的上学情况。
朱春梅家有4口人,种着100来棵山楂树,盛果期一棵树能挂十五至二十斤红果。按照现在的收购价来算,朱春梅一家的年收入在3000元左右,年景好的时候能卖到4000元。但朱春梅并不满意,因为同样的产品,兴隆和北京的市场价会差出不少。
刘俊祥分析,这和北京强大的市场支持分不开。他最近去北京考察市场后也感慨良多,“北京平谷新下的大桃,坐地价就十多块。我问怎么这么贵?人家说就这个价儿。”刘俊祥分析认为,平谷作为北京郊区,大力发展休闲旅游,水果不仅能在超市销售,还可以通过休闲采摘和旅游,增加了水果的附加值,这直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记者对比兴隆县与北京平谷区的统计数据发现,相邻两区因行政区划发展悬殊:1994、1995年,兴隆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901元,北京包括平谷在内的远郊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208元,两地相差不大;此后两地差距迅速拉大,2002年时,两地年人均纯收入相差3000元上下;再到2010年,兴隆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5130元,而平谷为12000多元。
这也是刘俊祥希望尽快找到深加工企业的原因之一,“我们的红果,产量和质量没得说,但真正打开北京市场,单卖山楂肯定不行,深加工、错季销售才是路子。”刘俊祥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通过调整自身产业结构,尽快追赶北京市场。
立县之本林果业改造升级山楂加工“集团化”是方向
兴隆县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该县山楂年产量20万吨,板栗8.5万吨,山楂、板栗产量均居全国县级第一位,是名副其实的“山楂之乡”、“板栗之乡”。这也成为兴隆的“立县之本”——“林果产业立县、林果工业强县、林果旅游兴县”。
记者了解到,为了给兴隆县林果产业寻找下一个经济增长点,兴隆县已开始强化发展资源优势,并以此带动全县农民脱贫。
“目前,兴隆县正围绕山楂、板栗两大农业主导产业改造升级,山楂加工企业要走集团化改造、山楂干红酒庄暨中国山楂小镇、承德栗源食品工业园、承德生物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这4个项目总投资66亿元,计划到2015年建成投入运营。”兴隆县扶贫办主任徐海东说。
兴隆县预计,这些项目建成后,果树种植面积将由目前的82万亩发展到115万亩,果品年产量将由35万吨增加到55万吨,年果品加工能力将由30万吨提高到50万吨,农民人均增收将达到2000元以上。
在此次兴隆县被列入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中,兴隆县也将“产业扶贫”写入规划:针对全县果品大县实际,35个省定扶贫开发重点村全部将林果业作为主导扶贫产业,通过三年扶贫攻坚,缩小与北京的差距。(下转13版)
■文/本报记者黄亮
《北京青年报》记者李仲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