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翱翔的航班,近来10天三次成为中国旅客的“演武场”。“掐架”的国人不光互殴、群殴,还拳打空乘人员,要么导致航班返航,要么迫使航班在第三地备降。
“打架打到天上,丢人丢到国外”、“脸丢得实在是高”……一连串评论刺痛国人。细究起来,引发空中斗殴的导火索却只是“行李放置”、“座椅靠背”、“后排座位”之类的鸡毛蒜皮“小事”。
有钱了,坐飞机机会多了,为何“空中掐架”却不断上演?层出不穷的空中斗殴背后,又反映出了怎样的问题?
“空中掐架”频发
塞班飞上海航班上的群殴
千米高空的机舱内,先是推搡谩骂,继而老拳相向,打架者、劝架者乱成一片——这不是美国影星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电影《空中监狱》里的镜头,而是9月7日发生在塞班飞往上海的四川航空飞机上的真实场景。
丧失理智的两名“角斗士”,忘我“掐架”的场面被人用手机拍下,并上传到网络上。正是这段58秒的视频,部分还原了发生在那架空客A330飞机上的丢脸一幕。视频中,穿黑色上衣的男子与穿红白相间上衣的男子挥拳互殴并恶语相向,从狭窄的座位空隙打到不算宽敞的过道。有人试图劝架,大喊“别打了,别打了”,但没效。此时,一名穿灰色上衣的男子加入“战团”,穿黑色上衣男子被逼倒在座位上。紧接着,斗殴双方的同伴陆续加入,“两个人打架最后变成了两拨人打架。”一位目击者说。
视频结束前,一名空保人员上前试图将斗殴双方拉开。四川航空事后回应,空保人员当时控制住了局面。航班降落上海后,闹事双方被警方带走调查。
国际航班“打”回苏黎世
这是10天内第三起广受舆论关注的机舱内暴力事件。此前的9月2日,一架瑞士苏黎世飞往北京的空客A340飞机上,发生了类似一幕。这架飞机属于瑞士国际航空公司,斗殴的两名男子均为中国籍。“他们碰到一起就开始撕扯,其中一人还把上前劝阻的机务长打了。”目击者称,还有其他乘客加入殴斗。
“整个过程糟糕透顶,那个年老一点的中国人显然喝醉了。”一位在场的导游说,“那个年轻人一直骂骂咧咧,被放到最后一排,用安全带绑手,还是骂了几个小时。”
“机务长担心再次爆发冲突,甚至场面升级,于是决定返航。”瑞士国际航空发言人事后说,空乘人员和其他乘客无人受伤。据悉,当时飞机上有200名旅客,返航时飞行已超过3个小时。
而更早前的8月29日,广州市越秀区委常委、武装部政委方大国涉嫌在飞机上与空姐发生肢体冲突。
琐碎的原因
“行李放置”引出的冲撞
新华社记者后来通过同机乘客试图还原8月29日事发时的情形。中非共和国留学生多班说,方大国夫妇酒气很大,“他们的行李比较多,座位上方的行李箱已满。空姐建议他们把行李放到更前面,但这对夫妇不愿意。”
按照多班的讲述,方大国很大声地跟空姐说话,像吵架一样。空姐说:先生,请不要那么大声,会影响到其他乘客。说完,空姐准备回到自己的座位。
这时,方大国大声说:“你这样是对我们没礼貌。”随后,伸手捏住空姐的手臂。“我看到了空姐手臂上的伤痕。”多班说。
尽管调查结果尚未最终确定,但方大国夫妇与空姐的纠纷因行李放置而起并无太大争议。
而随后一周发生的两起机舱内暴力事件,根据调查和目击者描述,诱因也不复杂。
“座椅靠背”惹出的打斗
最近发生的川航旅客斗殴事件,目前公众尚无法得知调查结果。拍摄斗殴视频的旅客称,两人为了一个后排的闲置座位打了起来。另一位乘客说,当时正在发放餐食,可能是争饮料,引发了一方的不满,继而造成殴斗。
而发生在瑞士航空公司航班上的斗殴事件,经调查已逐渐清晰。瑞士《观察报》称,两名斗殴的中国男子分别为27岁和57岁。当时,年轻人将靠背后放,后排的年长者表达不满,一番口角后随即打斗。斗殴暂息后,机长决定返航。
当地时间2日晚8时,客机在起飞6个多小时后回到苏黎世。机场警方逮捕了两名斗殴乘客。
瑞士航空公司将机上其余198名乘客安置到一家旅馆中,由于该公司3日前往北京的航班客满,这批乘客直到4日4时51分才抵达北京。
据说,两名斗殴的中国乘客已于3日下午获释。瑞士苏黎世州检察官说,57岁的中国乘客因危害公共交通被处以按日支付的罚金,天数为90天。而危害公共交通在瑞士是刑事罪名。
事件的隐忧
航企都“不愿把事搞大”
瑞士国际航空公司历史上遇到过五次机上斗殴事件,但9月2日是最严重的一次。因乘客斗殴迫使返航,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有人指出,当时机上剩余的198名乘客,可向斗殴二人索赔。
有人建议,航空公司有必要将两名闹事的旅客拉入黑名单。“如果探索建立黑名单制度的话,可采用‘拉黑暂缓执行’措施,通过缓期来观察行为,如果后续并没有什么过激行为,就可摘掉他们的‘黑帽子’,重回白名单。”这样的建议得到了部分网友的支持。
不过,航空公司方面对此的反应并不积极。“一般航空公司遇到这样的事,往往息事宁人,毕竟面临经营压力,不愿把事搞大。”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有些旅客“无知者无畏”
飞机斗殴频发,不少飞行员和乘务员阐释了这一暴力行为的危害。
一位有30年国际航线飞行经验的机长说,机舱狭窄且设备复杂,“飞机在天上,(打斗)很容易使飞机上的应急设备被放下来,灭火瓶被打开,或者把应急床充上气。这样威胁到了航空器自身的安全,也威胁了航班旅客的安全。”
“如果在飞机起飞着陆时来回跑动扭打,可能造成飞机失衡。”中国航空法律服务中心专家张起淮说。
“飞机在起飞后,一定时间是由电脑自动驾驶的。因飞机配载平衡失事的情况在国外很早以前就发生过。”业内人士李寅斌说。
一位航空公司工作人员说,有些旅客“无知者无畏”,在飞机上打架、冲击跑道和登机口,都会给安全造成隐患。
飞机上打架谁管得了?
事实上,暴力行为危害飞行安全,并非无法可依。2000年,台湾歌手郑中基在飞机上酒后闹事,致使飞机迫降。郑中基被飞机出发地的法院处罚后,又被台湾地区法院判罚4个月徒刑。
然而,也有不同的声音。对于近期发生的多起此类事件,我国法律界人士认为,处罚力度不够是原因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中虽明令禁止危及飞行安全扰乱航空器内秩序的行为,却没有明确处罚内容,而治安管理处罚法虽对扰乱航空器秩序的行为列出了处罚依据,但情节较重的个人最多也就被处10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后也发现,中国大陆公民在航空器上打架斗殴事件时有发生,但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在公开报道中难觅踪迹。
司法介入调查“门槛高”
“(飞机斗殴行为)司法机关是否应该介入,取决于斗殴行为对飞行安全造成威胁的程度如何理解。”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周光权认为,在飞行器上斗殴的行为本属行为犯或危险犯,而在实际操作上被当成结果犯来处理,即一定要看到这种行为已造成了一定恶果,才能追究。
“(瑞士航空公司斗殴事件)虽未造成机毁人亡的恶果,但乘客的航空安全已受到威胁,返航就是恶果。”周光权说。
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理论军事法学教研室副教授傅达林说:“在针对此类违法犯罪的惩治上,我国刑事执法的确还有改进的空间。由于执法力量有时难以企及,加上航空公司一般也不愿把事情搞大,所以很可能有些够得上的刑事案件被以行政处罚甚至是当事人私了取代。”“这些可能是需要执法者认真反思的。”
航企新举措
“逼”出来的专职安全员
业内人士昨日透露,为了确保飞行安全,国家民航局日前出台规定,航空公司以后将不再配备兼职机舱安全员,持有安全执照的安全员在客舱内不能从事任何兼职工作。另外,70座左右的飞机将配备1名安全员,70~200座的将配备2名安全员。
东航相关负责人表示,已在部分航线上针对性地增加了专职机舱安全员人数。春秋航空等也表示,安全员的日常培训将更加严格,力度更大。■文/本报记者乔林
■资料来源:新华社、《检察日报》、《新闻晨报》、《新闻晚报》、《广州日报》、《信息时报》、《新京报》、央广新闻、光明网等
■整理/朱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