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潘一千”遭网友调侃的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26日在自己的微博晒起了“SOHO中国很行”发行的“潘币”,再度引起网友的热议。“潘币”刚出面,就有网友说潘石屹是在进行危机公关并借机炒作,甚至还说“潘币”模仿人民币已经涉嫌违法。昨日下午,潘石屹在接受微博访谈时表示,自己所谓的“潘币”只是想给网友找点笑料,并称会送给大家做书签。
■网曝
调侃乔布斯时被嘲讽催生“潘币”
今年10月6日,潘石屹针对苹果公司前CEO乔布斯去世一事发微博称:“‘苹果’董事会应该做一决定,大量生产1000元人民币以下的iPhone手机和iPad,让更多(的人)用上苹果,这是对乔布斯最好的纪念。”
随后,有网友转发并评论称:“潘总哪天要也去世了,也请贵公司推出1000元一平(方)米的房子吧,十几亿人民都会纪念您。”
这条微博触动了网友对高房价的敏感神经,虽然潘石屹立刻删除了自己的这条微博,但依旧引发数万网友转发并评论。潘石屹不经意的一条微博让自己陷入一场舆论危机。
此时,有网友戏称,何不将“潘”当做房地产计价单位,1潘=1000元/平方米,于是“潘币”的雏形就此形成。而这个解释甚至成为百度百科新收录的词条。
之后,潘石屹进行危机公关,他通过视频回应了“潘币”事件,并表现出些许无奈与不快,认为网友调侃的背后是“大家对住宅价格太高的不满”。
“潘币”重出江湖“发行”在即
就在“潘币”事件渐渐被网友淡忘的时候,前日,“潘币”却在潘石屹的微博中面世。
“潘币”很像百元面额的人民币,以红色为主色调,正面右方是潘石屹微笑的头像,中间写着“壹潘”字样,左上标明由“SOHO中国很行”,“潘币”的背面则由望京SOHO图案构成,同时印有:“只要战争意念一冒头,就要用更为强大的和平思想来遏制它。要用更为猛烈的友爱思想去消除仇恨的念头。”
潘石屹在微博中解释称,“在大家如此大的压力下,人人都能欢笑,我做一次笑料又有何妨。所以我决定:正式发行潘币。敬请期待”。
虽然潘石屹表示他的“自我牺牲”是为了博大家一笑,但不少网友将矛头直指“潘币”背面的SOHO望京,认为这是在为该项目做宣传。“潘币的背面是SOHO今年主推的望京SOHO,这下这一项目的知名度又要立马提升了。”
此外,由于“潘币”与百元面额人民币有些相似,也有网友认为这是对人民币的不尊重,觉得老潘的冷幽默有点过头了。
■回应
潘石屹称要送给网友当书签
昨日15时30分,潘石屹接受微博访谈,在访谈中谈及了热门话题“潘币”。潘石屹表示,潘币会作为书签使用,只求大家一乐。
针对此前自称“潘币”即将发行并上传“潘币”大样供网友点评的行为,潘石屹在访谈中再次澄清。
潘石屹表示,所谓的“潘币”只是自己跟网友开的一个玩笑,而且不管在哪种场合,大家提起“潘币”都很高兴,这就是“潘币”的最大作用。
同时,潘石屹也再次表示,“潘币”不是某一币种,并不值钱,也不会有任何价值。
此外,有网友对潘石屹微博所传“潘币”背后所印文字提出疑问,潘石屹解答称,所印文字是“SOHO中国很行”,而非“SOHO中国银行”。
访谈结束时,潘石屹“大方”表示,将给予所有被回答问题的网友“潘币”,作为书签之用。
网友声音
“我印一堆,去你家买房”
潘石屹的“潘币”一出来,就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尽管有支持的,但看起来拍砖的也不少。
网友“宁财神”表示,“贴出一潘纸币,自嘲精神很难得,消解负面评论的同时,也显示了过人的胸襟,值得学习”。
网友“阎子钦”称,“‘潘币’的设计出台体现了潘石屹团队敏锐的宣传嗅觉和及时的危机公关意识!”
有赞就有批,网友“谢良兵”表示,“玩大了吧?人民币有法律保护的吧?‘潘币’从形式和内容都和人民币很像啊”。
网友“今晚我洗碗”认为潘石屹就是在炒作,“我印一堆,去你家买房”。
也有网友善意地提醒潘石屹,上海华与华营销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华杉就说,“想法不错,宣传效应很大,不过容易惹麻烦”。
专家说法
太不严肃,金融监管部门应介入
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所所长李东方教授表示,潘石屹这样高调发布“潘币”,其中炒作的成分更大,“我想他可能是说说而已,作为调侃,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造势,炒作。毕竟他是商人,在经营房地产,名声越大越好,估计他有这方面的考虑。如果压根就不知道就是不应该了,作为公众人物,这点基本法律常识还是应该知道的”。
事实上,如果仔细观察“潘币”也能看出来这是潘石屹的一个玩笑,因为“潘币”采用了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的字体,但却印成了“SOHO中国很行”,不仔细看容易被误认为是“SOHO中国银行”。
但李东方教授认为,从目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版来看,潘石屹的行为还是很不严肃的。“他的那个图片很逼真,特别是这几个字都是照搬上去的,这也是不严肃的。人民币作为我国的法定货币,是有严肃性的。这个太不严肃”。
李东方表示,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应该介入,应该对潘石屹实施监管。到现场对他进行教育指正,或者根据情节要求他具结悔过。希望广大网民不要去跟着造势,实际上正中他的下怀。
■文/综合《法制晚报》、《河南商报》、中国之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