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出台的楼市调控新政“新国十条”到昨日刚好“满月”。一个月来,尽管政策频出楼市成交量明显下滑,但房价“高昂的头”却没有低下,部分地区的楼盘价格不跌反涨。这引发了楼市更严厉调控政策出台的预期。
昨日,一则“发改委酝酿更严厉楼市政策”的传闻让A股暴跌,上证指数创出了年内最大单日跌幅,深成指也在时隔一年之后回到万点以下。与此同时,楼市调控政策已经影响到了钢材、建材等行业,近期这些行业产品价格都出现了回落。
股市创今年最大跌幅 市况:200多只股票跌停
A股大盘越来越像一只“惊弓之鸟”,外盘普遍大跌再加上一则楼市传闻,就成了A股暴跌的理由。

■昨日股市狂跌5.07%创年内最大跌幅 ■供图/CFP
昨日,A股市场遭受重创,上证指数跌至一年来的收市新低,并创近八个多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而深成指也在时隔一年之后再度回到万点以下。
受欧美股市及国际大宗商品大跌影响,再加上“楼市更严厉调控政策将出”的传闻,昨日两市双双低开并留下向下跳空缺口。盘面显示,昨日A股市场的杀跌能量是一浪接一浪,充分折射出“市场调整趋势一旦形成,就几无抗跌品种”一说,最终大盘狂跌5.07%。
截至昨日收盘,上证指数报2559.93点,全天逛泄136.7点,跌幅高达5.07%,这是今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深证成指报9731.72点,全天猛挫近600点,跌幅高达5.79%。深沪两市全日共成交1506亿元,较上周五略为放大。
从个股来看,昨日A股出现了超过200只非ST个股跌停的场面,跌停比例近八分之一。上涨的个股仅有寥寥可数的30只。
板块:地产股跌停数量最多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昨天A股市场所有板块全部下跌再次验证了这一说法。
从板块看,券商板块跌幅最大,达到了8.44%,其次是期货概念股,跌幅超过了8%。此外,造纸印刷行业跌幅逾7%,社会服务业、房地产、煤炭开采等十几个行业均跌超过6%。跌幅最小的是黄金股,平均下跌0.73%。
在跌停的个股中,地产股“拔得头筹”,世联地产、深长城等40只非ST类地产股封住跌停,招商地产、金地集团等一线地产股也纷纷跌逾8%,地产龙头万科A则跌逾5%。
股民:房价快降股市才会稳
大盘的暴跌让不少股民损失惨重。
昨日下午,记者走访了省会几家证券营业部,虽然已经离收盘时间很近了,但仍有不少股民在营业部关注市场变化。在收盘之后,不少股民仍不愿离开,互相交流着是割肉出局还是再等等。
“楼市调控政策都过了一个月了,市场该消化的也消化了,没想到还是迎来一个‘黑色’星期一。”省会股民孙先生说,昨日一天他的股票资产蒸发了近万元。
大盘暴跌股民资产缩水严重。根据上交所和深交所昨日公布的数据,昨日沪深两市流通市值合计蒸发了6800多亿元,而沪深两市有效账户数为1.2434亿户。由于绝大多数投资者都同时拥有沪深两个账户,从理论上讲,目前国内股民约为6200万人。照此算来,昨日中国股民人均亏损超过1000元。
“现在我就盼着房价快下降,这样的话国家调控政策就会趋于平静,股市就会稳一些,我亏的钱也能找补一些。”在记者采访中,不少股民都期望房价下降,国家调控政策的“靴子”早点落地。
建材市场一片恐慌 钢铁最大跌幅超300元/吨
在过去一个月,从事钢材贸易的经销商经历了“过山车”式的销售行情。
在4月初时,由于房价涨势凶猛,业内对钢材价格是一致看涨,钢价也是一路上扬。4月中旬,随着楼市调控政策的出台,钢价开始掉头向下,到4月底主要钢材品种的吨价跌幅达到数百元。到上周,钢材价格步入大跌性行情,很多钢铁贸易商开始恐慌性抛售。
国内知名钢铁资讯机构“我的钢铁”最新市场报告显示,最近一周时间内,各钢材品种价格趋弱态势明显放大,部分品种价格加速下滑。
该报告分析,全国螺纹钢、线材价格呈现全面大幅下滑的态势,其中华东、华北市场吨价跌幅都超过了200元,北京、天津市场最大跌幅超过300元/吨,部分钢价回落到钢厂的成本线附近振荡运行。
据统计,对于这轮钢材价格大跌行情,多数业内人士认为,4月17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在打压房价的同时,也对钢铁业产生了不利影响。
水泥、玻璃、陶瓷价格走低
记者从河北省建材行业协会了解到,第一季度水泥价格比去年四季度每吨大约下滑15元左右,比去年同期下滑7元/吨。
“水泥行业与房地产行业联系比较密切,且反应比较迅速。”河北省房地产行业协会相关人士介绍,受房地产行业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水泥价格4月稍微有点回落,但因基建等拉动,近期又开始回暖。
记者了解到,建材行业与房地产行业联系密切,玻璃、陶瓷等价格因反应滞后,近期也开始有所走低。据悉,去年以来,由于受房地产和汽车两大行业回暖的影响,玻璃市场需求增加,产品价格不断上涨,行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但受房地产政策影响,平板玻璃价格比去年底有所下滑,近期价格持续走低。
记者走访市场发现,不仅建材行业的一些产品价格走低,与房地产关系更为密切的家装行业的价格也有了变化。
“买房的人都在等房价下跌,客户量减少,导致我们的生意也不好做了。”省会槐安路上的一家家装店老板李先生说,这段时间前来装修房子的客户大大减少,有时甚至一天等不到一个活。
■文/本报记者陈冬青 于静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