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蔡静 刘刚)今天是世界气象日,可近几天的天气却不尽如人意。上周末,一场狂风给省会送来扬沙浮尘。昨日,包括省会在内的冀中南多个县市再现浮尘。这是河北4天内连续2次出现浮尘天气。 >> 石家庄天气
石家庄环境监测站监测数据显示,省会空气昨天轻微污染。另据新华社消息,20日遭遇沙尘天的北京昨日再遭外来沙尘侵扰,导致京城空气中度污染。此外,沙尘天气还波及我国香港和台湾。
昨日省会
“不敢喘气,鼻子嘴里都是土”
昨天一早,省会天空仅是阴沉,空气尚算清新,丝毫看不出浮尘要来的迹象。
但9时以后,空气中的土腥味渐渐浓起来,云层下聚起一层土黄色的尘幕,远处的建筑都被浮尘笼罩。放眼望去,满眼都是黄尘。市民王女士说:“外面都不能走了,不敢喘气,鼻子嘴里都是土!”
黄尘笼罩下的省会,太阳都为之“失色”。外出的人们纷纷戴上口罩、纱巾,部分毫无准备的行人,也大多捂着口鼻低头快走。
据石家庄市气象台监测,昨日的天气属于浮尘天,是沙尘天气的一种,程度次于扬沙和沙尘暴。石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赵彦厂介绍,浮尘是由远地或本地产生沙尘暴或扬沙后,尘沙等细粒浮游在空气中形成的,俗称“落黄沙”。昨日14时,石家庄市西北部和市区观测到的浮尘天气,能见度最小只有3~4公里。
省气象局高级工程师郭迎春介绍,包括省会在内,昨日河北中南部地区还有涞源、涉县等共8个县市出现了浮尘天。不过,省内其他地区没有遭遇沙尘。
石家庄环境监测站测报科科长翟红兵介绍,预计23日不会有浮尘天气。但翟红兵提醒,类似的天气过程最近还会有,希望大家出行时做好适当防护。
解析浮尘
内蒙古西部沙尘波及河北
省会昨天风不大,为何还会黄尘漫天呢?
赵彦厂解释,近期省会没有出现有效降水,连遇大风,天气干燥,地表“趴”着一些裸露干尘。昨日,省会处于冷锋过境(冷空气到来)前的锋前暖区(冷锋前部一般都有暖区,区域内大气气流偏暖并呈上升状态),风力很弱且一直有上升气流。人体虽然感觉不到,但上升气流在不断上升的同时,将地表的干尘带上了天。此外,20日出现的扬沙天气,也让部分外来尘土来到省会上空。昨天天空密布浮云,大气层稳定,不利于尘埃扩散,外来沙尘的残存部分也因上升气流悬浮空中。
这些外来沙尘来自何处呢?赵彦厂介绍,石市遭遇沙尘天时总免不了有外来尘土参与,内蒙古、新疆地区的沙尘是河北主要的外来尘源。
郭迎春也表示,每次沙尘天气的尘源都不一定,要视风向、风速和风力强度来确定。河北境内遭遇的外来沙尘大部分来自内蒙古和新疆地区,不过每次到来的路线并不固定。
据介绍,在上周末和昨日的沙尘天气过程中,河北遭遇的沙尘来自内蒙古西部地区,在当地强风卷起沙尘后,一路以东移南下,途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的部分地区后,最终来到河北,随后继续向东南扩展。
天气预报
25日前后沙尘天将卷土重来
遭遇浮尘地区的天气昨天夜间有所好转。不过,北方冷空气活动频繁,今起又有新一轮冷空气过程。今起3天,河北各地风力较大、天气干燥,25日前后全省还会再次遭遇大范围沙尘天。
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今天早晨,河北各地最低气温将普遍下降,北部地区下降4℃~6℃,其他地区下降2℃~4℃。今天白天,张家口、保定西北部晴转多云,其他地区多云间晴。省会的局部地区还将继续出现浮尘天气,但强度会有所减弱。今天夜间到明日,全省多云转阴,北部地区有雨夹雪或小雪。
25日,全省多云转晴,大部分地区有西北风4~6级,局地伴有扬沙或浮尘。
专家答疑
河北省进入沙尘天多发期
进入3月以来,全省已出现1次大范围沙尘天,昨日冀中南多个县市又遭遇浮尘,25日还有沙尘天。那么,今年春季会不会比往年遭遇更多的沙尘天呢?
郭迎春称,沙尘天气主要受风、空气湿度等因素影响,发生相对突然,很难做长期预测,目前不好断定今年沙尘天的日数。不过,他表示,每年3月和4月是全省沙尘天气发生最频繁的时段。进入3月后,就相当于进入了“沙尘天多发期”,因此近期连遇沙尘天也是正常的。
据了解,自1996年后,全省沙尘天数锐减,每年的日数不同。去年全年,河北省境内都没有出现大范围沙尘天,仅局部地区出现了几次程度不强的浮尘。对于石市来说,近年来出现扬沙的次数也极少,去年1次也没有,全年仅4月24日有7个县市出现浮尘。
■ 石家庄市天气总结
去年四大天气事件均创省会54年纪录
河北青年报讯(记者蔡静 通讯员刘建平)今天是世界气象日。石家庄市气象台昨日发布《石家庄气候与生态环境监测公报(2009年)》。2009年4次天气过程均创石家庄市54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纪录。
气象专家表示,尽管去年石家庄市极端天气多发,但并不异常,也不是历史上出现灾害性天气最多的。
一宗“最”
强寒潮侵袭 入冬时间最早
受暴雪和强冷空气影响,石市去年11月气温显著偏低,各县(市)平均气温偏低3.3℃~4.6℃,石家庄市区比常年偏低 3.6℃,创54年来同期最低值。11月初,省会因强寒潮侵袭,赶在“立冬”前,于去年10月31日正式进入冬季,是54年来入冬最早的一次。
二宗“最”
冬春连续无降水时间最长
2008年10月24日至2009年2月7日,石家庄市市区及大部分县市连续无降水日数达107天。这在54年的历史同期是最长的。由于降水异常偏少,气温显著偏高,石市出现了自1955年以来罕见的秋冬连续气象干旱。全市平均降水量仅为0.2毫米,是常年同期平均降水量(18.7毫米)的1%,降水量为50年来同期最少。
三宗“最”
连续半月高温历史最长
2009年6月20日至7月4日,石家庄市连续15天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高温持续时间之长为54年来同期之最。石家庄市去年6月24日气温达到42.1℃,气温之高史上少见,但并不是历史最高值。石家庄市气温历史最高值出现在2002年7月15日,为42.9℃。

■昨日,省会空气中弥漫着浮尘
四宗“最”
初冬暴雪破4项历史纪录
去年11月10日石家庄开始出现暴雪天气,12日上午降雪结束。这次降水量全市平均为52.8毫米。市区降水量最大,达到 93.5毫米。市区最大积雪深度为55厘米,其它县市为18~55厘米。这是石市有气象记录(54年)以来,降雪量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来势最猛、影响最大的一次降雪。
■摄/本报记者崔华瑞 任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