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完全人工堆砌的小岛——作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标志性建筑的人造海上别墅群,在迪拜世界债务风波全面爆发之前,它不仅是建筑史上的奇迹,还是一个似乎永不破灭的楼市神话。
当神话破灭之日,占迪拜华商1/10的温州人,资产蒸发了20亿元。惨痛的教训让一直在中国楼市游刃有余的温州“炒房团”第一次面对血淋淋的现实。
在那儿经商没有不买房的
迪拜原来只是一个14万人口的沙漠小城,现有总人口140万,95%是外来人口。迪拜是一个“免税天堂”,炒楼回报率非常高。
据总部设在迪拜的亚洲商务电视台董事长王伟胜说,当地售楼方式就像“卖楼花”,业主可分期付款。楼还在打地基,交10%,过三五个月再交10%。买下一层楼的物业,总价是1000万元,但首期只要付100万元,3个月后房价升了10%,这时投资者转手卖掉,就能赚100万元,投资回报率是100%,而且除一点点户名转让手续费外,没有任何税收。
“很多人看到暴利,转行做这个的非常多。包括华商在内,这个来钱比传统贸易快很多。刚开始一套两套,最后是大家一起整层买,整幢买。”王伟胜说,“全世界的炒房团都来,印度人最多,一个印度人买了50幢别墅”。“温州人里面,只要在那边经商几年的,没有不买房子的”。
迪拜楼市高峰价仍逊京沪
王伟胜介绍,2001年当地一幢独立别墅每平方米只要8000元,到金融危机之前,房价涨至最高峰,每平方米涨到4万多元。普通公寓的价格在最高时也达到了每平方米二三万元人民币。
而在北京,四环以内的公寓价格都在2万元以上,即使是杭州,主城区商品房平均价格也达到了每平方米19000元,不论是北京、上海,还是广州、杭州,核心区域的公寓房价早已超过3万元。
迪拜给上了“血淋淋一课”
亲历了这一事件的温州商人们表示,迪拜危机是给他们上的“血淋淋的一课”。损失最惨重的,都是炒楼赚到钱以后,再到处拆借投入巨资的人。现在绝大部分温州人庆幸的是没有倾家荡产在当地炒楼,大部分人都是在原来的主业之外,拿出一部分资金作房产投资,都还“撑得住”。
一些浙江企业家认为,迪拜楼市的崩盘对国内疯涨的房地产也敲响了警钟。
现在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不愿意做实业,觉得搞房地产来钱快,都去做“投资家”,但社会的发展还是要靠实业一步一个脚印做出来,不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家的心态,都应避免浮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经济才能健康平稳地运行。 ■文/综合《东方早报》、《上海证券报》、《成都晚报》等
■供图/东方IC
■ 新闻内存
迪拜:阿联酋第二大酋长国
迪拜酋长国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第二大酋长国。同时迪拜市也是阿联酋第二大城市,被誉为海湾的明珠。阿联酋70%左右的非石油贸易集中在迪拜,所以习惯上迪拜被称为阿联酋的“贸易之都”,它也是整个中东地区的转口贸易中心。
迪拜拥有世界上第一家七星级酒店、全球最大的购物中心、世界最大的室内滑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