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网络推手”,又名网络推客、网络策划师,指懂得网络推广并能应用的人。推广的对象包括企业、产品和人。把普通人在网络上炒红,只是“网络推手”工作的一部分,其中最主要的是对企业和产品的推广。
王老吉热销 “网络推手”是功臣?
网友说,王老吉的品牌运作方——加多宝集团利用在央视高调捐款1亿元赈灾时机,花38万元雇佣了“网络推手”谋划了网络营销案。
“怕上火喝王老吉”,广告语妇孺皆知,但一直以来石家庄本地市民对王老吉凉茶并不买账。但5月之后,王老吉却创下多家超市饮料类产品销量增长之首。不仅石家庄,5月以来,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销售同样飘红。
系统营销还是非常规炒作
“王老吉成功营销是经典案例。”北国超市酒饮部经理李凤超认为,王老吉凉茶并不符合石家庄人的口味,其创下销售奇迹应该与系统营销有关。
不过,石家庄某大型超市企划负责人说,王老吉销售并不是稳步增长,而是猛然上涨,这不符合品牌营销规律,应该与品牌非常规炒作有关。

而一个网友的帖子似乎解释了王老吉的非常规炒作。网友“栀子”称是某大型连锁超市主管,她说,王老吉品牌运作方——加多宝集团利用在央视高调捐款1亿元赈灾时机,花38万元雇佣了“网络推手”立二组合谋划了网络营销案。主要方式是先在国内各大知名网站和论坛发布《让王老吉从中国的货架上消失!封杀它!》的帖子,再雇人跟帖要买光王老吉。
幕后推手还是无心之举
对此,加多宝集团石家庄办事处彭主任表示,王老吉不会采取这种低劣方式促销,“封杀帖”是网友的无心之举。
不过,有多家媒体报道称,5月份后,出现在网络论坛上的网友跟帖IP地址都是重复的,而且很多论坛用户是5月18日以后才注册。就连立二组合也公开表态,自己就是炒作王老吉的“幕后推手”。
“网络推手”赚首桶金2000元
小丰在朋友引荐下,给一家酒吧进行网络推广,半个月时间小赚2000元。
暂且不谈王老吉事件是否为“网络推手”所为,但“网络推手”这个职业确实形成了气候。因为有企业买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网络推手”行列。
33岁的小丰在2006年底成了职业“网络推手”。当时他在朋友引荐下,给北京一家新开业的酒吧进行网络推广,半个月时间小赚2000元。小丰说,给酒吧做网络推广其实就是根据酒吧需求,体验后把自己的体验以文字和图片形式表现出来,然后发到北京各大娱乐论坛、贴吧和QQ群里。当然,发布者的名字是需要不断变换的,内容也根据需求有所变化。这些内容看似不经意却极富感染力。
“2006年,这家酒吧还没人气,经过中间不断网络炒作,如今已大红大紫。”小丰说,原来“网络推手”有这么大价值。试完第一笔生意后,小丰毅然选择了辞职。
全国“网络推手”至少3000人
单纯的“网络推手”含金量很低,要想出名赚大钱,就要为企业推广。
小丰说,现在包括百度、西祠和一些贴吧里遍布“网络推手”的影子。一些在校大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博客、QQ群和在贴吧发帖子给别人干网络推广,二三流的娱乐场所和一些小企业是主要客户。
小丰说,现在与其说是“网络推手”,不如说是网络策划师。因为单纯的“网络推手”含金量很低,要想出名赚大钱,就要为企业进行网络策划、推广。
正如小丰所说,“网络推手”不需要太高文化,也不需要太多投资,导致该行业从一开始就竞争激烈。北京某网络营销公司调查显示,在北京干与“网络推手”相关工作的人有几百人,上海、广州和南京等城市的“网络推手”也很厉害,全国“网络推手”至少有3000人以上,这个数字每天都在快速增长。
一个“大活儿”能挣50万元
因收效明显,企业也不惜大价钱,一笔形象网络推广费在2万至50万间。
陈默在北京“网络推手”行业算是小有名气,他已经有了自己的网络营销工作室。陈默说,给酒吧一类的小企业发帖提升人气是小儿科,这样的“网络推手”仅算是“网络小倒儿”。
据了解,在北京,类似陈默、浪兄和立二这些知名“网络推手”,已从最初捧红网络名人,再到“网络小倒儿”。发展成了为知名大企业包装的网络营销策划师。
陈默曾经包装的国内一家知名企业集团负责人说,企业发展离不开网络化的形象包装,而传统广告形式效果太差,借助“网络推手”进行全方位营销效果十分明显。
正因如此,企业会减少传统媒体的广告费用,转而投给这些网络营销人员,由对方全方位推广企业形象,包括在网站上的形象广告和一些非常规模式的炒作推广活动。要求是,这些推广活动不能影响企业形象,但必须快速提升企业网络人气。由此,网络营销人员往往会策划企业形象代言人网络大赛等形式,当然,一些有失常规的网络炒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陈默说,因收效明显,企业也不惜大价钱,一笔企业形象网络推广费用都在2万至50万间。
石家庄缺乏专业“网络推手”
北京的“网络推手”开始侵蚀石家庄市场,联系企业进行网络推广。其实,石家庄并非没有这样的人才,只是需要开发意识,包括企业。
小丰现在很有忧患意识,他说,浪兄、立二等人通过以前推天仙妹妹等网络红人有了知名度,干营销策划自然有人缘。现在,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迅速提升自己的网络知名度,另外,就是向大企业推介自己,还要到知名高校进修营销策划理论。
相比之下,石家庄“网络推手”行业顶多算是起步阶段。在石家庄市一家网络公司供职的蔡先生说,严格意义上说,石家庄专业化“网络推手”极少,大部分人是靠给网吧、小酒吧等写点体验文章,或在自己博客上贴些广告赚钱,整体仅能算是娱乐,根本没有意识去找企业利用网络包装赚钱。
目前,石家庄不少酒店、酒吧、超市甚至一些外贸折扣店都看到了网络的力量,但他们不愿花钱雇人,也没有渠道找到合适的人才,往往是由自己在论坛里发帖子炒作,整体效果并不好,很少有人真正研究如何通过网络赚钱。
石家庄某知名网站人士称,北京的“网络推手”正开始侵蚀石家庄市场,联系企业进行网络推广。其实,石家庄并非没有这样的人才,只是需要开发意识,包括石家庄的企业也缺乏通过网络推广自己的意识。
“网络推手”行业亟需规范
类似“网络推手”这种新职业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过,由于国家缺乏相关法规,导致这个新生行业发展良莠不齐。
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朱宏亮长期研究中国广告业发展,他认为,类似“网络推手”这种新职业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过,由于国家缺乏相关法规,导致这个新生行业发展良莠不齐,政府部门应该允许“网络推手”这类新生职业的存在,但需要对“网络推手”职业进行研究,对“网络推手”市场进行规范,让“网络推手”行业有序发展起来。同时,消费者应该睁大眼睛,不被网络的信息所左右。
“现在,国内平均每天要新增20万网民。”朱宏亮说,随着网络媒体实力增强,传统媒体的广告影响力逐渐减弱,而且,缘于网络的虚拟性质和网民趋从心理,导致一些人利用网络效应,以普通消费者身份从事变相的媒体广告推广,这种并不常规的广告效应看似很普通,但其影响力要远远大于传统广告效应。
石家庄市商业联合会秘书长曹润亭认为,“网络推手”职业现在的状态是无序,而且有些盲目,只要有利益就可以在网上造势。而且,推销手段往往是在欺瞒消费者的背景下发生的,利用消费者的盲从和跟风消费的心理,来诱导消费。
这种推销手段往往会造成市场运行不平稳,对于消费者来说不公平,对于企业来说,也不负责,往往是造成企业红火一时,可没有了发展后劲儿。所以,政府部门应对这种推销模式进行监管。
■文/本报记者袁栋
■摄/本报记者朱斌